管理学院“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课题项目圆满结题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建设发展的重要批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具体要求,2019年6月,我院符阳老师接受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承担“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课题,开展以“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主题的调研工作。参加此次调研的有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思梦、张宇华、罗诗诗,及若干本科生。此次调研旨在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本课题在回顾国内外三宜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宜业、宜游三个概念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社会文明”、“城市安全”、“生活便利”、“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就业环境”、“旅游吸引力”、“旅游支持力”9个指标维度、27个细分维度和107项具体测量指标。基于此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成员开展资料搜集工作,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市及深圳市各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定期开会讨论,剖析深圳市在打造生活空间、就业空间和生态人文空间中的短板。为了使评价指标权重值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课题组邀请了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业界专家对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权重进行互不干扰的独立判断。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后,从而得出北上广深四市建设三宜城市的评价结果。
图课题组积极开展讨论交流
通过北上广深四市综合比较及四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评价结果,我们发现深圳市宜业方面优势突出。但是,深圳市在某些指标层面,特别是在生活空间和生态人文空间打造方面同其他三市尚有差距。课题组结合“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体要求,提出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政策依据和路径指南:宜居方面,增强区域互通,打破空间限制,完善公平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最终建设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宜居之城;宜业方面,全面加强深圳基础科研能力,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开放、创新双驱动核心巩固新经济发展领先优势,最终建成包容、共享、普惠型的宜业之城;宜游方面,以科技和文化为突破口,以文化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在生态文明和国际文化与创意先锋城市建设中走在前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游之城。
立项以来,项目组和委托方经过充分沟通,经过前期、中期和后期若交流并修改后,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完成委托要求。结项后,课题组成员都表示此次研究收获良多。首先,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数据去哪里找?这是做科研的基本功。如果不会爬虫,一些数据平台已经可以解决课题大部分的数据需求。如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Wind数据库等,利用好这些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使得大家在找数据时更得心应手;其次,掌握政府研究报告对文字的运用。一次次地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后,课题组发现委托方讲求研究报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而课题组不断地研讨与修改报告,一字一句地仔细斟酌,力求行文流畅,措辞考究,恰当用字,成员专业素养上得到了较大提升;最后,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积极回应时代,对公共政策与治理领域的实际问题问诊把脉,对症下药。此次课题研究对课题组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宝贵经验,他们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引导下,对热点事务展开专业化思考,共同为社会进步建言献策。
(供稿:张宇华)